「壓力」一詞往往給人一種負面印象,然而專研壓力的加拿大知名心理學家Hans Selye則將壓力分為「好壓力」(eustress)和「壞壓力」(distress),這兩者所帶出的影響恐怕是天壤之別。
壓力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特徵,造成心理健康的危機,甚至有科學表明壓力也會影響到未出生的孩子。然而,壓力並不總是生活中的反派角色,某些壓力反而可以帶來良好健康的成果、提高個人表現、面對生活變化能夠有較高的應變力,心理學家稱之為「好壓力」(Eustress),如果沒有這些好壓力,生活將變得乏味而毫無意義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神經科學家Daniela Kaufer說:「人們可以分辨出何時感到有些壓力,與腎上腺素有關的感覺會促使他們前進,壓力大的情況“實際上會推動我們更佳的表現”。」
商業關係顧問Alexandra Lichtenfeld對此十分熟悉,Lichtenfeld表示 :「如果你走出自己的舒適區,它不僅可以改善你的表現,還可以改善生活上的一切事情。」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過度壓抑自己或是要求自己,否則反而適得其反,甚至失了本來應有的表現。因此,建議讓自己多面對一些令人恐懼但不會構成任何嚴重威脅的情況,例如 : 公眾演說或是工作面試。但是,英國基爾大學心理學資深講師Richard Stephens表示,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將壓力性情況重新定義為積極挑戰,並從中獲利。
Daniela Kaufer在老鼠方面的研究表明,處於輕快狀態而非痛苦狀態會導致催產素及其受體激素水平升高,這種反應促使老鼠尋求更多的同儕支持。Richard Stephens說,“情緒調節是採用不同的策略面對壓力並體驗良好的成果,例如正面思考、認知重建構(重新調整自己想法的策略)或只是避免某些情況之類的方法 ; 其他任何有助於提高情緒的方式也都有用,例如運動、健康飲食、充足的休息等。
美國塔爾薩大學心理學副教授Jennifer Ragsdale表示:「將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壓力–例如截稿日期、工作量增加–視為挑戰或增長機會,而不是無法應對的事情 ; 並且再次思考工作的積極面、意義及目標感、什麼東西值得自己投入精力,什麼不值得。她的研究發現,與好壓力相關的精力可以抵抗疲憊,那些在工作時感到快樂或感到更有意義的人,疲勞程度相對較低。Richard Stephens說 :「少了挑戰令人感到無聊,零壓力的生活非常不值得。」
Reference : Under pressure: how stress can change our lives for the better
留言列表